分項4-2:月討論






2022/5 月討論

  • 一、 國內外低碳地方創生案例經驗
    德國

    除前一章節的小琉球與韓國首爾外,德國和金門一樣在世界大戰後皆留下不少閒置軍事營區,而德國Trier大學Birkenfeld校區從冷戰至1992年一直是為德國美軍的後勤醫院,1993年州政府決定改建為大學的Birkenfeld環境校區,並以零排放為改造之核心價值,今天已成功轉型為零碳校區(CO2-neutraler Campus),更結合生態永續、經濟效應及社會公正成為全球十大最環保大學排名第十(德國Top 1)

  • Trier大學Birkenfeld校區改造前後鳥瞰圖 (Julia Mertens, Markus Klassen)

  • 國內成功營區

    國內成功營區位於彰化八卦山腳下,為一陸軍營地,占地14公頃。1953年時曾經作為陸軍砲兵及步兵訓練營地,在1993年軍隊遷出之後,營區用地由彰化縣政府收回。地方政府把閒置的舊營區「成功營區」積極的著手進行營區空間的再規劃與利用,2002年正式將它定位為「綠色環境學習營地」。而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地貌改造-城鄉風貌示範計畫」中,還被內政部評選為全國第二名,由中央補助經費執行,其發展環境與本研究較為相近,但其空間文化內涵並未被彰顯。

  • Kiwi樂活食旅

  • 二、 規劃建議金門低碳觀光

    早期金門產業的發展,礙於金門地形、土質結構、水源等因素,所種植的農作物以高粱及小麥為主,又屬高粱為高經濟農作物。隨著戰地政務解除、開放觀光後金門逐漸轉型,又以發展觀光為核心首要,帶動周邊各產業等服務及需求(建置金門低碳島第二期計畫);觀光人數也從民國100年約116萬人次提升至108年約192萬人次;由於金門地理位置特殊,除了國人旅遊外加上距離只有約10海浬的廈門觀光客也不在少數。除了觀光客大幅成長外,金門的戶籍人數也逐漸增加,戶籍人數從民國93年的64,456人、100年103,883人,截至108年已有140,185人

    金門縣觀光人數及戶籍人數不斷提升,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已於102年5月通過「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指定由環保署與金門縣政府合作推動建置「離島型低碳城市」,目標年人均CO2 排放量從98年3.79公噸的、103年降至3公噸以下、中期109年降至2公噸、長期119年時達到碳中和目標(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

    歷年來能源運輸溫室氣體排放僅次於住商,由於金門地理位置特殊因而保留戰地人文景色,金門島面積約153平方公里(金門縣政府民政處),各景點移動距離短因此大多使用燃油機車進行觀光。隨著環境議題、全球暖化等因素引起世界各國重視,然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減少溫室氣體,也就是降低碳排放量。低碳觀光因此而興起,是目前各國提倡的一種新興的旅遊方式,目的在於透過旅行利用綠色交通、綠色行為等兼顧環境中的碳排放量達到社會的永續發展(運輸學刊)。

    以金門為例,低碳觀光規劃建議如下:

    1. 推廣綠色運具及發展綠色交通地圖 金門縣觀光處統計資料顯示以100至108年為例,全年度觀光人次從116萬成長至192萬人次,每月平均約13萬人次到訪金門,又以「觀光、渡假、旅行」占多數,其次為「探親、商務兼觀光、可見金門觀光產業之盛行(金門縣政府主計處)。加上金門面積只有153平方公里(金門縣政府民政處),各景點往來皆用便利性高的燃油機車代步。

    交通運輸工具為金門縣第二大排碳源,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金門於102年起也開始淘汰二行程機車換購電動機車,依據交通部統計查詢網截至民國107年金門縣燃油機車62,730輛、燃油小客車34,879輛;新購及換購之電動機車共1,700輛,其中約有1200輛電動機車供遊客租賃(低碳永續家園);有20輛共用電動汽車及2輛的電動租賃小客車(建置金門低碳島第二期計畫)。全縣電動汽/機車比率約1.7%,以每月平均13萬人次到訪金門,電動汽/機車比率實屬過低;建議可在加強節能減碳教育宣導並對引進電動車租賃業者提高補助以利加速淘汰燃油汽/機車進而提高電動車數量,同時對於租賃電動汽/機車之駕駛或騎士給予獎勵或補助。由於金門各景點距離短,除了個人租賃電動汽機車外,尚可推廣電瓶車觀光路線,以減少多台燃油汽/機車使用;並於特定古績之景點限制燃油車輛進入,藉此提高電動車輛使用頻率。

    在各景點及公共場所增設充電椿/換電處,使用者可感受到電動車輛補充能源的便利性,藉此吸引使用率及接受度。同時塑造友善的電動車停車環境,針對使用綠色交通工具之民眾可減免停車費或享有專屬特色停車位進而吸引民眾打卡達到宣傳效果。

    目前金門大小不一的汽機車租賃行約25家左右,充電站57處、充電格數有314個(金門縣環境保護局)、現有K-bike自行車路線含烈嶼鄉共5條,全長約83公里,密度為全台之冠,共約500輛自行車供出借使用,站點25個(K-bike官網),若能將租賃行、K-bike站點及現有充電樁串聯起來並結合在地商家(住宿業、餐飲業、娛樂業等)形成一個綠色地圖App,一起推廣節能減碳活動,學習韓國的生態里程,在觀光的旅程中任何低碳、減碳作法都可獲得里程(點數),離開金門時所累積的里程(點數)皆可運用抵扣車資、住宿及飲食等。相信率先由觀光客的參與帶動金門的減碳風潮,後續可擴大當地民眾加入。

    2. 推行租(借)環保共用杯 金門手搖店約20多家,走在路上的觀光客幾乎人手一杯,夏天更是手搖杯的盛產期,過多的塑膠杯除了不環保,還會造成環境髒亂、汙染海洋風險及增加清潔人員負荷。

    以107年為例,全年度有199萬的觀光人次(金門縣觀光處),平均一人一杯手搖杯即可產生199萬個塑膠杯,若推行環保杯除了減少塑膠杯的產生,連同吸管、塑膠袋也可一併減少,同時減少過多垃圾運回台灣處理。

    可將金門在地飲料店、民宿、餐飲業者等加入推行減碳行列,讓環保杯在各飲料店、便利店、民宿、餐飲業、公共場合等可隨租(借)隨還、甲租乙還,等方式取用則可提高民眾使用意願進而達到減碳效果。

    金門的守護神「風獅爺」,也是當地不可或缺的信仰和吉祥物,若將風獅爺圖騰印製在環保杯上,形成具有觀光特色的環保杯,同時將共用杯地點與綠色地圖App結合,形成完整的綠色商圈版圖。

    3. 改造開放式公園(校園、社區)、閒置軍營 蔡英文總統於109年5月20日就職演說上宣佈民國114年(西元2025年)綠能占整體能源20%,此後全台進入能源轉型階段。金門特殊的戰地文化、史蹟文物至今保存良好,公園及校園(社區)都具有小而美的特色,若能將此低碳綠能,例如圖4-23之養蜂場及養茹場與閒置軍營、公園、金大中山林校園如圖4-24或社區做結合,改造成具有觀光、休閒及教育之中心,成為金門綠能之典範。

    同時讓能源教育走進校園,教導學生用再生、重覆、回收等觀念,循環使用各項資源,架設太陽能屋頂、成立能源小教室,學生們可隨時觀察比較各處室用電量,形成育教娛樂、節能從小做起。

    4. 讓金門在地企業實現社會責任 金門特產有貢糖、剛刀、陶瓷及高粱等,其中又以「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高粱酒聞名世界,金酒公司同時也是金門縣最大、最重要的企業,從民國97年至108年平均每年營收138億、平均每年稅賦繳交約39億元(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報告專題報告書)。 金酒除了是金門縣最重要的財源外,也是最大的用電戶,若能將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生質能帶進酒廠並設觀光區域,酒廠內皆以綠色運具運輸,同時兼具觀光行銷與減碳進而達到社會責任。

    如何讓金門透過上述規劃達到節能減碳的觀光效益以及如何與當地居民(商家)尋求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正是地方創生的重要關鍵。







2021/5 月討論

  • 國內-屏東琉球鄉為例

    人口約12,000名,面積約6.8平方公里是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鄉。每年平均約38.9萬人次觀光客到訪。100年中央政府把小琉球定義為「低碳示範島嶼」後,積極落實「國際觀光低碳島嶼」之目標。

    執行重點如下:
    一、推廣綠色交通:
     1.琉球鄉之間各景點距離短,以機車代步機動性高,屏東縣政府大力推廣電動機車和電動腳踏車,以取代燃油機車、並以高補助額41,000吸引當地居民汰換二行程燃油機車。目前島上已有二千輛電動機車供居民遊客使用,設有充電站31處。
     2.管制燃油機車進入琉球鄉

    二、降低污染:
     1.加強落實廢棄物物循環利用,與金門一樣所有垃圾都運回台灣處理,鄉公所為加強回收量,每月舉辦一次宣導活動、每年舉辦二次資源回收物品可兌換日常品活動。
     2.107年環保署與屏東縣政府合作「無塑低碳島示範計畫」,公共場所設置飲水機及推行「琉行杯共享行動」可免費在島上多數商家、公共場所等租借環保杯,再由特定商家每日收回進行清洗消毒烘乾後再送至租借點供人續借。

    三、發展生態旅遊 :
     1.2013年起禁止刺網漁具進入琉球鄉3海浬的水域作業,每年定期清除沿海及海底垃圾雜物。
     2.2015年依據「發展觀光條例」並於琉球鄉設置全台灣第一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任意遊客不得隨意進入該管制區,必須事先申請並由專業合格的導覽者帶領參觀。

  • 國外-韓國首爾市為例

    首爾市土地佔約605平方公里,市人口約一千萬人,占韓國總人口五分之一,用電量佔韓國整體10.3%,主要還是以燃媒、燃氣搭配核電為主要電力來源。 首爾2011年能源使用量約15.5百萬噸油,占全國7.5%,以住商占比最高56%,其次運輸業占30%,工業僅占7.7%。全市的電力消費以住宅及建築為主,占全市用電量83%,工業約11%。 韓國是全世界第六大之核電國,繼2011年3月11日發生日本福島核災事故後,激起韓國能源轉型的決心,發起「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

    執行重點如下:
    一、建構市民陽光發電城市 :
     建立太陽能發電補貼制度、鼓勵建築物裝置分散式源,家家戶戶在陽台上裝設迷你型太陽能發宿設施。

    二、公開建築物的能源耗用情況 :
     1.在網上公開建築物能源耗用相關資料,建立「建築物能源履歷表」供購房或租賃者充份了解。
     2.針對用電大戶強制進行能源更新及改造,提高新建物對環境的審標準及已建物進行節能設備更新。

    三、引進汽車里程積點制度 :
     推動共乘、特定日及短程皆不開車,利用兌換節能產品等誘因,使民眾參與意願提高。

    四、對弱勢族群協助能源轉型並提供補助

    五、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首爾市府除了改善、改造現有的能源使用情況外,也積極推動新能源技術、智能電網、建立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增進產業鏈。

    六、推動具強制性、分散式的再生能源生產制度
     對於新建築強制安裝再生能源及分散式的發電設施,同時提高大型新建築物的審查標準。

    七、建立市民主動參與的能源治理系統
     培育退休人士及二度就業人士等成為專業的「綠能技術士」,前進社區、家中協助並教導正確的能源知識並將建物登入能源履歷系統,以利監控分析建築物能源使用情況,並穿梭城市大街小巷尋找未使用再生能源的建築物以利改造。

    八、公家機關、公共場所、辦公大樓、各類學校、公路、酒店等
     以此類為優先,換上節能LED燈及裝置太陽能板等再生能源裝置。

    九、設立25個能源樞紐中心
     首爾全市由25個區組成,並在各區中心設置能源樞紐中心,透過此中心對各區提供節能設施、太陽能板安裝、監測與維護,並提供各種節能資訊、產品展示讓全民參觀及了解市府推動節能的決心及目標。

    首爾當局透過上述實施的要點已取得良好續效,其中以十字村社區為例,社區能源自給率從2013年26%逐漸上升至2017年的47%,並在市府中可以看到每個家庭每月的能源消耗率圖,也發起公開討論互相學習以降低能耗量,有不少家庭的電力消耗量為“零”。因此十字村社區已成為首爾能源教育景點之一。

  • 公開檢視各家庭每月能源用量 (강동구 공식 블로그)

    社區警衛室 (박경화)